“好言一句三冬暖”,尤其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面对因疾病变得痛苦、无助、对生活无望、甚至想要放弃生命的患者群体,医生们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是一张无价的良方,看似三言两语或许就是一股清泉、一道暖阳,使患者“心似莲花开,语如阳光来”,在痛苦无助中抓住了依靠、看到了希望。也正是这种不经意的语言,却往往是医生们发自内心的独白:请相信,我是医生,我会尽力!
01 肿瘤外科夏鹏医生:难度是很大,但还可以手术
在老人被确诊为直肠肿瘤晚期后,家属带着患者在外地多家医院就诊,但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并且严重,手术条件不好,难度大,均被告知不能手术,深感绝望之际来我院就诊。
以往的就诊经历,让患者及家属担心,是否还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不能手术。在肿瘤外科夏鹏医生门诊,在详细询问了患者病情,并查看了以往的病历资料后夏医生表示:“难度是很大,但还可以手术”。就是这句话,让绝望中的患者、家属看到了希望。
术后,患者严重的便血症状消失了,食欲改善、体重增加,心情好了,生活态度也变的积极乐观。
02 心脏内科刘平医生:好了,再观察一会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诊断为预激综合征需要手术治疗,尽管对手术非常恐惧、排斥,但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让她还是决定接受手术治疗。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复杂性,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比一般病人多了一倍。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意识清醒的她比一般病人更能清楚地感觉到医生们的不容易及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手术中面对遇到的问题,医生们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句牢骚话,只是一心想办法更好解决难题。尤其当听到刘平医生一句“好了,再观察一会,手术成功了”的那一刻,她激动的情绪无法控制,泪水哗哗流下来……
患者出院了,没有了病痛的折磨,有的是对医院、对刘平医生团队及医务人员的感谢与祝福!
03 妇产科王月玲医生:不能再让病人饿一天了
患者今年六十多岁,因宫颈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多年前姐姐因术后出现脑梗至今落下残疾的阴影,在她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所以惧怕手术的患者,在前往多家医院就诊都被告知必需做手术时,心头像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经全家商议,最终决定在我院接受手术。
虽然术前已写好了遗书,可看见手术台那一刻,患者还是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无助,她不想像姐姐一样术后落下病症,更不想因手术失败而死让亲人们难过。当她又听工作人员说今天手术特别多时,心情变得更加糟糕。就在这时,她听到自己的主管医生王月玲说:“不能再让病人饿一天了…..”这一句话,让患者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情有了稍许的平静,直觉告诉她遇到了好大夫,一个一心为患者着想、有责任心的的好大夫。
晚上九时,当术后醒来的那一刻,患者心里明白,自己已顺利度过难关,激动的她用尽全力大声说:谢谢大夫、谢谢工作人员!
04 麻醉科阳婷婷医生:勇敢一点,等待宝贝的降临
作为第一次生孩子的张女士,几日阵痛的折磨,已经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害怕和恐惧,进入产房待产后,家人又不能在身边陪伴,痛苦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这时,阳婷婷医生来到她的床旁,在她身边不断地鼓励她:勇敢坚强一点,给自己一个顺产的机会,等待着宝贝的降临。
阳医生的鼓励,让张女士近乎崩溃的心理,如一阵暖风轻轻拂过,增强了自己分娩的信心,对即将出世的孩子充满期待。由于胎位原因,不能再选择顺产,阳医生为张女士实施麻醉,剖腹产下了宝贝女儿。
当医生把宝贝抱到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张女士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罗生特说过:“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歌德也说过:“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言为心声,语言沟通实际上是双方心灵的对话,体现的是关爱与尊重。在大力倡导医学人文精神、创建人文医院的当下,医生作为医院的主要群体,不仅可以让语言成为治疗疾病的工具,同时,也将通过语言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传播医院文化的内涵,将人文情怀融入到医疗实践活动中,使医学变得更加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