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医学人文>>正文
医学人文
医学人文

健康人文理念引发学者热议

发布时间:2017-07-04 作者: 责任编辑:行风办 点击:[]

    随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健康人文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健康人文的内涵?它与医学人文是什么关系?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推进健康人文事业的发展?在6月1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健康人文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健康人文理论与实践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大庆在报告中回顾并分析了从“医学人文”到“健康人文”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影响。他介绍说,2010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德(P. Crawford)提出了一个新的学科概念——“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克劳福德指出,尽管医学人文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目前仍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以涵盖那些被医学人文边缘了的贡献,如除医生以外的医疗从业者、护士、护工和患者等为人类健康所做的努力”。
  克劳福德等人认为,临床语境确实是医学人文最应关注的场域,但健康问题远非临床诊疗所能涵盖,即便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医疗问题,也需要考量其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是如何产生与如何演变的。因此,“健康人文”的视域将包容与投向更宽泛的非临床语境,拓展到那些传统上“非医疗”的健康相关领域。
  张大庆教授说,健康人文概念自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学界认同。英美多所大学设立了健康人文的研究机构,发表系列文章与学术专著,论述从医学人文转向健康人文的意义所在。比如,有学者指出,“医学人文”依然是从医生的视角思考疾病与治疗,太过狭窄,应进一步突破临床医学的藩篱,从种族、性别、阶级、民族和国家等更宽广的视角出发,思考其对健康理念的塑造。还有学者认为,医学人文学科源自于医学界精英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然而,这种视角只能代表医学界的自觉与警醒,会忽视其他健康从业人员,如护士、康复师以及患者、残障人群、同性恋等群体对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考量与需求。
  学者认为,“健康人文”理念的提出,有助于人们从普通公众的视角,审视人类的健康与病痛问题,不仅可以修正与丰富人们的生死观、疾苦观、健康观、医疗观,也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下的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时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加入探讨健康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其中,山西医科大学提出并大力推动大健康人文及其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和医疗界等领域学者的关注。研讨会上,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段志光认为,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目前80%的死因与生活方式有关,而生活方式与健康素养相关,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则取决于健康人文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当代研究表明,医学或医疗技术只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一种决定因素,其他的决定因素还包括教育、职业、环境、种族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段志光认为,大健康人文是“对人的健康境遇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和凸显人性的关怀”,因此更富有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吕兆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透露出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以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为核心的医药卫生事业未来将拓展为一个健康事业,而这更加贴合医学的终极价值观,即敬畏生命与珍重健康;二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提出,全民族的健康不仅仅是医药卫生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民族共同的责任。这两个观念的变化,是理念的提升,也是责任的拓展,无疑将促使学界对与健康相关的社会、人文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讨会上,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张金钟教授肯定了健康人文学术研讨的意义,并列举了目前健康人文学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如健康中国顶层设计的哲学研究、大众健康意识的研究、健康教育与促进研究、健康中国的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相关性研究、健康中国的历史学研究、公众健康责任的研究等等。他呼吁医学人文学者以自己的思想智慧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赵明杰教授等,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围绕健康人文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观点分享。与会专家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来研讨与健康相关的各种问题,是使命也是挑战。“健康人文”理念的提出,旨在唤起更多的医疗保健从业人员来关注健康事业中的社会人文问题,促进人们对当代健康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为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上一条:理解医学,做合格医生
下一条: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座教授范瑞平来院讲学交流

关闭

Copyright© 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