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医学人文>>正文
医学人文
医学人文

风范长存——张孝骞

发布时间:2018-10-15 作者:文/陈晶钰 责任编辑:行风建设办公室 点击:[]

新中国成立前,他当了11年湘雅医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31年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历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他就是被人们尊称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的一代名医张孝骞。

张孝骞用精湛的医术,秉持“在病人面前,我永远都是小学生”的初心,以“"戒、慎、恐、惧"”为座右铭,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严谨行医态度,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直到85岁高龄,张孝骞即使拄着拐杖,还坚持1周2次门诊、4次查房的惯例。

张孝骞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几十册巴掌大小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案号、病情、初步诊断等,积累着他宝贵的临床经验。查房时,他常会指出,以前哪年、在哪个病房、哪位医师主管过类似病人。甚至二三十年前看过的病人,他都能说出姓名、病历号,仿佛一直陪伴在病人身旁。

张孝骞晚年总是用一个特殊的听诊器——管子并通常的听诊器短半截。所以他总是弯着腰听,几乎要趴在病人身上。他说:“我耳朵不好了,短点才能听得清楚些。”

原来这是他自己剪短的,就为了不失去最直观的临床感受。

1987年8月8日,张孝骞因肺癌与世长辞,终年90岁。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光,他仍心系医疗工作,在病房中整理资料。方圻教授在《怀念孝骞老师》一文中写道:“孝骞教授逝世了,他的一生为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一个高大的形象。他执着追求学问的精神,忘我关心病人的精神是不会随之而逝的,是会永存的。”

 

张孝骞,1897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1992年,国家邮政总局首次为张孝骞等四位著名科学家发行纪念邮票。邮票上的张孝骞慈霭、亲切,他带领青年医生查房的背景,暗含拯救生命、妙手回春之意。

上一条:尽自己微薄之力 为患者提供最大帮助
下一条:生命需要4S店

关闭

Copyright© 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