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从医感悟>>正文
从医感悟
从医感悟

【我心中的人文医学】传承

发布时间:2016-11-22 作者:王慰敏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对于一个在交大一附院工作十余年的小字辈而言,院庆似乎只是一个名词,无关日常工作和生活。直到作为科室通讯员接受了主任指派的科室历史撰写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动参与到院庆相关的活动中了。既然要摇动笔杆子记述历史,采访一下历史的缔造者、亲历者,客观真实地进行记录自然是笔杆子的良心。

主任联系了科室的老专家们,我们组成了科室历史撰写小组,小组成员分头出动采访老专家。采取包干到人,一个小组成员负责一名老专家的采访和文字的整理,最后汇总、梳理。

我的采访对象是张蕴璟张老师。以我浅薄的资历,在采访张老师之前只领教过她作为教学督导专家的风范。数年前,在我脱产带教学前进行试讲时,张老师对我的课程设计、重点内容阐述、幻灯片制作、板书书写、师生互动都进行过细致点评;正式上课后,特别是留学生大课的授课过程中,张老师在旁听了课程后用英文对我的授课进行了分析和指导。教学工作对于我这个一心成为手术匠的家伙来说,本就是个头疼的事;再遇到这么一个较真的督导老师,心头苦水真是波澜起伏。因此,接到采访张老师的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想撤退的。

好在采访当天主任有事要拜访张老师,我总算逃过了单独面对的惶恐,也有了左顾右盼的闲暇。张老师家在北院家属区的教授楼上,楼层较低,进门后感觉光线有点昏暗。普通的白色墙壁、瓷砖地面,家具的风格看起来跟我年纪相当,普通的国产家电,整洁、简朴的家拥有一位朴素、和蔼的女主人。

张老师的听力有点下降,我们必须提高音量才行。她明白我们的来意后,很认真地表示会知无不言。于是,我按照事先拟好的提纲,从建院、建科之初开始问起。我希望了解张老师及其之前历任主任的任职时间、任职期间医教研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学科和团队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等。这对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而言,似乎过于繁杂。但是,张老师不仅能够说出历任主任的任职时间,还详细地讲述了各位老主任的专业特长、管理成果和科室发展状况,甚至微笑着对主任说:“你是老八哦。”主任和我惊愕半晌才明白,张老师说现任主任是建科以来的第八任主任。这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直到GDP全球第二的60年间,科室传承的口述历史,我忽然心生感动。

张老师讲到文革期间,科室仍然没有放弃专业的钻研,派人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以此申请了科技进步奖;文革结束后,科室多名专家出国留学,归国后建立实验室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她本人早年与卫生部积极合作开展女性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妇幼系等等大量的细节和成果。我完全没有想到前辈们白手起家的过程这么艰辛,也没想到前辈们能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缔造如此辉煌,只剩下张口结舌、惊叹连连。张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她回房间取出了一个大盒子,满满的一盒子都是各种奖状、证书、曾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收录了文章的杂志,还有张老师亲自手写记录的科室、学科系大事记。看着这详实、整齐的一盒子资料,我不再惊讶,头脑里回荡的只有两个字“传承”。

采访期结束后,科室历史撰写小组的成员们都分别向我传达了采访内容。大家都觉得,干瘪的时间和事件不足以表达采访过程带给我们的震撼。曹缵孙老师身体不好,在接到采访邀请后,提前要了采访提纲,准备了大量的资料;采访结束后亲自指导采访者书写并反复修改采访稿。刘惠喜老师行动不便,仍然详细的进行了讲述,并且亲笔对科室后辈写下希望和寄语。

前辈们孜孜不倦,甚至求全责备,把他们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了后辈,为后辈铺路架桥,让后辈踩着他们的肩膀向上。院庆不是一个名词,是一个让我们沉思而后奋进的契机。我们不能总是仰头向上,还应该记得回望来路,记住前辈探索求真的历程。我们有很牛的前辈,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汲取的营养,我们不能妄自尊大。我们记录历史,我们也在创造历史。

 

 

上一条:【我心中的人文医学】我心中的人文医院
下一条:【我心中的人文医学】人文情怀

关闭

Copyright© 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