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从医感悟>>正文
从医感悟
从医感悟

创伤救治一路执着

发布时间:2017-07-04 作者: 责任编辑:行风办 点击:[]

    2016年11月,他凭借在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荣获了2016年度顾氏和平奖。该奖由菲律宾著名政治活动家赫梅尼亚诺·哈威尔·顾氏创立,每年授予在各领域致力于促进人类和平、尊重人类生命与尊严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这也是我国大陆学者第二次获此殊荣。2017年1月,他领衔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我国创伤医学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创伤骨科主任,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

  “高效、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亟须建立”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说起来并非姜保国的“老本行”。20多年前,还在攻读博士的姜保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为“周围神经的损伤与修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已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专家,曾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首席专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交通意外导致的创伤发生率明显增加,神经损伤是患者最常见的创伤之一。个人和科室团队的技艺再精进,面对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机的垂危患者,姜保国也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他表示:“严重创伤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
  “我国每年6200万人因创伤就医,70万人~80万人因创伤致死,但我国整体创伤救治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高效、规范的创伤救治体系亟须建立。”在姜保国看来,与国外先进的救治体系相比,我国目前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城市均缺乏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及专业的严重创伤救治团队;二是院前急救队伍创伤救治能力有待提高,院前急救响应时间过长;三是院内缺乏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四是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以及院内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缺乏信息交换,与此同时,由于分科过细,各学科之间缺乏科学的信息联动机制,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各自为战,影响了最终的救治效果。
  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医生接力式的无缝连接,帮助病人跟死神抢时间?姜保国带领团队几乎走遍了全球最好的创伤救治中心,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欧美国家的创伤救治体系多以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为基础,创伤救治中心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匹配相应的人员、设施,根据患者伤情实行严格的转运管理,保证抢救资源合理分配。国外模式救治效果虽好,但我国各大城市均没有类似的创伤救治中心,如果照搬国外模式,资金、人才都是难点。
  “虽然我们没有单独的创伤救治中心,但我们的三级医院水平是与国际接轨的。”针对目前中国严重创伤的救治瓶颈,姜保国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该系统避免了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新建创伤救治中心的重复投入,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国优质三级医院的资源,形成了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这一模式也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
  “做科研不能浮躁”
  在研究探索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10余年中,姜保国团队率先开展全国范围创伤数据采集及流程监测,自主研发中国第一款“创伤数据库”系统软件,完成了670余万例创伤患者数据采集,填补了我国严重创伤大样本数据库的空白。自主研发院前院内信息预警联动系统,使救治体系各阶段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整体救治时间缩短53.43%。同时系统开展严重创伤院内专科救治规范建立与推广。
  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辐射人口超过7000万人,累计规范化诊疗创伤患者7.5万余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1.5万余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平均死亡率从项目开展前的33.82%下降至20.49%,同比多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2000余人。
  姜保国说,自己是一名临床医生,希望自己所做的研究能够回到临床来解决问题。
  专注于临床目的也是他始终如一的科研追求。在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中,以前对于受损神经的手术方法是直接缝合,但后续研究发现,神经修复时稍有旋转,就无法精准对接,“错接”后神经就无法实现不同性质神经纤维的有效对接。
  姜保国团队研究发现,如果留一个间隙让神经发挥自我选择性,它会自动选择正确对接,进行修复。目前,有关小间隙神经套接的研究国际上近70%的研究文章来自该团队。在该领域,中国已经站在国际前沿。
  在小间隙神经套接研究的临床应用上,姜保国首创新型周围神经缝合技术——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替代沿用了近百年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使受损神经修复效果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
  姜保国说,做研究并非临床医生的必须工作,而是临床工作之外的科学兴趣与科学责任,他乐于承担起这份责任:“做科研不能浮躁,有可能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还不能完全解开科学之谜,也有可能很多年以后谜题终于被解开。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在多年后被解开,那时的研究者说,很多年前中国还有一批科学家关注过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近年来,姜保国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 “973”项目等多项课题,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停下来就意味着退步”
  作为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掌门人,2016年走马上任的姜保国同时还兼任该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这里有他的一点点小“私心”:院长兼任主任,能够使创伤救治多科协作的工作更高效。
  2016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正式组建,团队集合了全院20余个科室力量,通过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打通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经过1年试运行,正式升级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姜保国说,成立中心旨在整合“学科群”力量,联动高效进行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提高救治水平,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未来希望能够以此为范例,积极向全国各地推广。
  2016年9月,由国内从事创伤救治的100余家医疗机构、500余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加盟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宣告成立。作为联盟首任主席,姜保国还在更大范围内不遗余力地为推动我国创伤救治规范化而奔走。联盟于2017年启动了百县工程,着力以县医院为龙头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让基层、偏远地区百姓尽早受益。
  当院长之后,姜保国的手术量骤然下降。“我的角色不再仅仅是外科大夫,手术量减少是必然的。”对于医院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他提出努力推进“一二三工程”,即以医院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质量”和“创新医疗技术”两个基本点,执行“学科、人才、空间”三个战略。对医院运行机制体制进行务实调整,让医院在新的改革形势下,继续全面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无论哪个领域,你再牛,停下来就意味着退步。”姜保国特别提到,要加大对新人培育力度,计划将送出100位优秀中青年医生出国深造,同时加强与地方的广泛合作,解决疾病疑难问题,服务全国。

上一条:护士成长感悟—— 做一个“善良”的人
下一条:【我心中的人文医学】 杏林春暖 医者仁心

关闭

Copyright© 201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